前言
老,隨著國人平均壽命上升,生育率卻急速降低的趨勢,我國已 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6 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註1)。當政府部門努力以法規打造無障礙環 境的同時,既有四、五層樓老舊公寓,仍大量的、直挺挺的豎立在 我們的城市之中。當街道、騎樓、開放空間、人行步道越來越平 順,供公眾使用建築物、公共建築及交通設施對「無障礙」越來越 友善的同時,似乎我們已經懂得體貼行動不便者,亦為高齡化社會 預為準備。然而,我們的住家環境卻障礙重重。經統計台北市屋齡 達三十年以上、領有使用執照的建築物,將近九萬五千棟,而屋齡 達三十年以上五層樓以下無電梯的建築物,將近八萬五千棟。撇開 室內居住空間無障礙的需求改善外,老舊公寓垂直通路的無障礙需 求顯得更加迫切。當放眼城市,新建建築物、公共建築物、公共運 輸系統及移動通路,都打造無障礙環境的同時,年長者及行動不便 者,該如何從公寓住家空間移動到地面層呢?使用輪椅爬樓梯機? 在樓梯間安裝樓梯升降椅或是電梯升降設備?
居住者高齡化及建築物老舊,潛藏著城市災害應變能力的危機。 政府推出各種誘因:「危險老舊建築物重建」、「都市更新重建」 等機制。但整合,談何容易。現有居住空間產權複雜性、既有違章 戶的既得利益、政策口號充斥於民眾腦海等,數不清環環相扣的變 因,讓整合成了漫漫長路。當我還在公部門服務時,最常聽見年長 者感慨的說:「我不知道我有沒有機會看到都更完成、蓋好、搬回 去住。」也常遇見陳情人述說著長輩等不到都更、等不到建築物興 建完成的悲慟,轉而將一切歸咎於都市更新程序冗長。報章雜誌甚 或以「台北市的都更速度太慢,若以現在的速度需要2300年」斗 大標題,論述都更龜速、都更牛步。就我的觀察,都更之所以難, 難再整合,而非行政程序。要如何改善老城之中的住居品質,一直 是本事務所著眼為改善城市更宜居,盡棉薄之力的重點之一。
都市更新
都市更新的處理方式,有一般大家耳熟能詳的重建方式,也是大 多數人執行的方式,為現行城市翻新的顯學。其二為整建,例如: 「電梯增建」、「外牆拉皮」及「結構耐震補強」。「電梯增建」 直接改善了垂直移動的難度;「外牆拉皮」立即解除磁磚剝落公共 安全的危機,亦能使城市美學得以展現,除此之外,更大大增加既 有建築物的價值。經過一年的努力,本事務所評估繪製了四十套以 上的電梯增建設計圖說,向建管處申辦了八支電梯,深知為什麼公 部門(內政部、臺北市都市更新處、新北市都市更新處)祭出大大 的獎賞(最高補助上限為三百二十萬元),既有建築物申請增建昇 降設備的民眾仍寥寥無幾。申辦電梯,必須先通過基地現況考驗、 進而向建築管理工程處申辦建築執照,再至中央或地方政府(都市
更新處)申請補助,每一個案、每一關卡,或多或少都有難處考驗 建築師的功力,解現況難題、解法令束縛、突破結構系統的可能性 及檢討解說審查委員的迷思。最後,是維護方式,加強土地使用及 建築管理,賦予既有建築物新的生命,但偶有未考量基地周邊環 境、人文、歷史脈絡,即注入同質性的、複製性的文創商品、青創 基地,不同地點同樣的元素,是否妥適?值得探討。
都市更新:電梯增建與外牆拉皮
電梯增建在實務操作上,除了法規友善度不夠徹底,更直接的決 定權,在於既有建築物的基地條件及違章程度。建築技術規則建築 設計施工編第55條放寬民國100年2月27日建築技術規則修正生效 前領得使照之五層樓以下公寓大廈裝設昇降機者,得依第55條第2 項規定,免計入建築面積及各層樓地板面積檢討(12平方公尺)、 放寬鄰棟間隔、前院、後院及開口距離等限制以及所增加之屋頂突 出物,不計入水平投影面積等放寬規定。但是仍有許多建築物仍面 臨空間不足無法裝設問題。最常見空間不足類型有以下幾種:
一、建築物增建電梯位置緊鄰建築線
最大宗的電梯增建位置,位於直通樓梯出入口外側,當直通樓梯 與建築線之間的距離不足以放置昇降設備,此案幾乎宣判與增建電 梯無緣。有部分建築物因為設有兩座直通樓梯,有機會將一座既有 樓梯改造為昇降設備,惟尚有既有建築物構造、結構行為、基坑與 既有建物基腳重疊等結構議題,待一一克服。擁有天井的既有建築 物,意外的有機會從天井長出電梯,但既有結構亦待個案分析及修 改,使其符合建築法規、結構力學、設備尺寸及人體工學等課題。
二、電梯升降設備放置後,直通樓梯於避難層開向屋外之出入口寬 度不足120公分
既有老舊公寓的樓梯寬度在75至90公分,惟一旦在樓梯間外側 增設升降機,立即面臨大門出入口寬度需依現行法令檢討寬度需達 120公分之困境,以至於多數公寓無法增設電梯之困境,抑或是即 便增設了電梯,電梯卻因受限於出入口120公分之規定,使升降機 淨空間窘迫不堪。政府部門已聽見增建電梯的困境,研擬相關配 套,朝出入口寬度降為75公分之方向邁進,但修法尚待程序完備, 居民仍須耐心等候。
台北市松山區電梯增建實例一
台北市松山區民生社區,自1960年代打造的全國性美國式示範 社區,該社區處處是公園、鳥語花香、建築物低矮和諧、公共設施 發展完善,適宜人居。唯該區因受限於「台北市民生東路新社區特 定專用區建築管制要點」容積率、建蔽率、開發規模等之限制,造
就此社區仍維持良好住居品質,舒服的棟距,沒有高樓林立的壓迫 感,但也因此無開發商進場整合都市更新重建或危險老舊建築物重 建。似乎只剩電梯增建一途,可改善長久居住於此的居民、隨著建 築物一同經歷風霜的年長者,順利垂直移動。但「台北市民生東路 新社區特定專用區建築管制要點」不只限縮了新建,也衝擊了電梯 增建的機會,民生社區內建築物大多無直接緊貼建築線。看似電梯 增建人人有機會,卻在「台北市民生東路新社區特定專用區建築管 制要點」找到答案:「本社區建築基地應依下列規定留設人行道, 該人行道可計入基地面積:(一)寬六公尺及八公尺之道路兩旁人 行道各留二公尺。(二)寬十二公尺之道路兩旁人行道各留三公 尺。(三)寬十八公尺以上道路兩旁人行道各留四公尺。」由此可 知,該社區人行道舒適寬敞,絕非偶然。依法留設之人行步道地面 上與地面下均不得建築,又面臨「周邊紋理及延續性」係透過都市 設計審決,而衍生都市設計審議之課題。
電梯增建常常是在有限的範圍內,努力擠出一座垂直量體,穩定 的柱樑結構系統,合理的升降機道尺寸,不得不留設淨寬1.2公尺 的梯廳出入口,當擺下應有機能後,通常已擠到沒有多餘空隙,歡 呼後只剩挑選電梯外牆材質及顏色。民生社區——首座美國式示範 社區,本所在有限的空間裡,在升降機間及升降機道的長方盒子 上,考量採光、設計感、微微注入象徵美國國旗三種顏色的垂直格 柵。於升降機道外側特別設計跨樓層的固定透明強化玻璃,升降機 車廂外側塗裝搶眼的紅色,讓路過的居民看見開心的、活潑的、富 有生命力的升降機,上上下下的游移,使升降機成為既有建築物的 裝飾構造,避免落入只是昇降機的俗套。
台北市信義區永吉路電梯增建實例二
既有建築物,有時樓梯間需走至最內側,才得以進入各戶住宅單 元,當建築物現況不允許替代方案的實踐,就會造就部分建築物即 便增設了升降設備,各住戶仍須爬半層樓梯的無奈。本案因現況建 築物的條件及各住戶的認同,得以免去再爬半層樓梯的窘境。經過 結構檢討,以懸臂樑的手法,於各層樓增加了兩個平台,使搭乘電 梯的住戶,可以在家裡的陽台外側增設一道進出室內的大門。本案 運用不同大小形式的方框,交疊錯落,增加電梯外框的虛實感,跳 動的造型框架,增加外牆的律動感。
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電梯增建實例三
青田街,一個充滿人文氣息、街道巷弄間潛藏著歷史文化脈絡, 亦有各式各樣的特色餐廳與古蹟共存共榮;好的學區、便利的交 通,緊鄰永康街商圈、師範大學,居住於此的住戶,即便公寓沒有 電梯,也不願意搬離,但隨著年紀增長,上下樓梯越顯吃力。本案 住戶們相處融洽和諧,為增建電梯凝聚強而有力的共識。唯一在乎
的,似乎只剩下電梯的設計是否可以襯托青田街的美。因為本建築 基地的條件甚好及居民期待的感動,運用材質的搭配、呼應基地前 院的一顆麵包樹,在有限的空間裡設計了兩處觀景平台,希望浪漫 的住戶們,不再匆匆忙忙地只把電梯機間當作一個通道,而是停下 腳步、多點時間駐足於公共空間,欣賞社區內欣欣向榮的麵包樹, 同時沉靜心靈,多一個留白放空的發呆角落。
當萬事俱備,建築執照的書圖文件一應俱全,卻發現了本案位於 歷史風貌街區及都審地區,本所秉持著遇到問題一一面對的精神, 在第一時間主動會辦主管機關、多次溝通,卻意外地在自首的過程 中,得到相關單位的理解與協助,讓本案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火 速取得雜項執照圖審通過,得以美夢成真,實踐電梯增建。
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電梯增建外牆拉皮實例四
本事務所深根整合、努力協助既有建築物增建昇降設備,也在業 界慢慢傳開了,透過了同行的介紹牽線,業主因為信任,前來本事 務所談論個案狀況及需求,即開始了既有建築物外牆拉皮及電梯增 建的構思。建築外牆拉皮,本所設計了三種版本,希冀以嶄新的立
面,來增加城市美學。甚至游說業主,退回部分陽台違規使用(既 有陽台外推,於女兒牆上加窗),來增加建築物外牆立面的豐富 性。但現實面,既有陽台外推、違建加窗因屬既有違建,得以維 持。拆除陽台女兒牆加窗,外牆面退回一公尺至原使用執照外牆線 回歸陽台,亦屬法規樂見。然而,在陽台外推一公尺的範圍內,退 回三十公分或五十公分,來增加外牆立體感、虛實感、律動感,則 會變成新違建的情況之下,美麗的外觀及少了一米深度的室內空 間,終究輸給了實質居住空間。最終以平實的更換外牆材質、統一 的窗戶型式、雨遮及冷氣框架,將建築物外觀微整形,結束了一場 設計的奇幻旅程。
本案另一項值得驕傲的部分,是在極有限的空間裡,一個小小的 三角地上,增建一支升降設備,過程中,設備廠商不斷勸退,認為 本案不可行,經過本事務所、結構技師及設備廠商多次溝通協調、 腦力激盪,終於,從無法增設,到電梯淨空間65公分 × 65公分, 再到淨空間85公分 × 80公分,直至定案時,已將車廂淨空間拓展 至95公分 × 80公分。一支升降設備,因為設置在兩條計畫道路的 端點上,瞬間成為該建築物最強眼的門面,我們以他為主題,採用 深棕色皮紋氧化鋁合金,配合昇降設備外固定窗的錯落與夜間照明 的設計,希冀本座電梯成為巷道的端景、地方的特色,同時也照亮 巷口與社區。
台北市文山區羅斯福路五段增建電梯實例五
本座電梯,位於建築物中間的天井內,因為既有建築物設有地下 一樓,因此受限基坑的位置無法配置於地面下,我們順勢依著既有 樓梯的踏階,抬高一樓電梯入口,再微微的將地下室頂板做降板處 理,透過與結構技師溝通,讓一支電梯浮在地下室頂板上方、天井 內,讓民眾增建電梯的期待得以成真。
危險老舊建築物重建與都市更新重建
城市中,既有老舊建築物更新,有一般重建、危險老舊建築物及 都市更新重建,三種手段。一般民眾及開發商,多半選擇後兩者, 原因很簡單,有容積獎勵得以申請。此時,問題來了,該選擇都市 更新重建還是選擇危險老舊建築物重建呢?以台北市為例,我的答 案通常是:第一,請問您評估的基地面積有多少呢?如果小於五百 平方公尺,又非海砂屋,那您已經跟都更無緣了,請選擇危老重建 吧(當然,不能是保護區或工業區);第二,請問您急迫嗎?都市 更新程序通案來說,必須先圈地(公劃更新地區,或自劃更新單 元),圈地完成後,要將事業計畫(可以併同權利變換計畫)申請 掛件(報核),然後在沒有書圖文件缺漏的情況下,進入公開展覽 三十日及公聽會的程序(一場屋主及街坊鄰居都可以參與的說明 會,人人皆可發言),如果公開展覽的都市更新事業計畫報告書 (或權利變換計畫報告書)與當初實施者和屋主談的權益不符合 時,得於公展期間,提供佐證資料申請撤銷同意書。接下來,進 入實質審查的程序,都市更新幹事會議,由都發局、建管處、更新
處、財政局、地政局、消防局、新工處、文化局等相關局處的資深 幹部擔任都市更新幹事,就各單位權管法令予以審查。提供修正意 見後,由規劃單位協助修改,再召開幹事複審,確認法規檢討是否 皆已修改完竣。如果未修正完竣,可能會有幹事複審的無限迴圈會 議等著您,當幹事複審會議確認修正完竣後,進入了聽證程序,一 場極為嚴謹、僅能由權利關係人參與及提問的會議。由主持人(審 議委員)、法律顧問、都更處長官、實施者及規劃單位答詢,並詳 實紀錄後,進入下一關(也有可能是最後一關),都市更新及爭議 處理審議會做最後確認。
審議會是由府內及府外委員組成,就都市更新案的品質嚴格把 關,不僅僅審查法規正確性,更就實務面提出具體建議,讓更新案 更具公益性。但這些過程,都有可能因為都市更新內容的自提修 正,而回到公開展覽及公聽會的階段。都市更新程序確實較嚴謹也 較耗時。都市更新及爭議處理審議會審議通過後,都市更新事業計 畫(或權利變換計畫)核定發布實施,即可進入建管程序(建造執 照及拆除執照請領、施工、領得使用執照、產權登記),建管及地 政登記程序完備後,再回到都市更新處做都市更新成果備查,才算 完成都市更新程序。
危險老舊建築物重建呢?假定是三十年以上四、五層樓合法老舊 公寓,原使用執照內無昇降設備之建築物,二分之一以上建物所有 權人同意,即可辦理既有建築物結構耐震初評,辦理時程約一至一 個半月,評估結果未達一定標準(30分<R值≦45分),取得全體 土地及建築物所有權人之同意,即可擬具危老重建計畫申請重建。 危老重建計畫核准後,一百八十日內(可再延長一次一百八十日) 申請建造執照及拆除執照、施工、取得使用執照、產權登記,危老 重建程序簡便又快速。
第三,容積獎勵,危險老舊建築物容積獎勵上限為法定容積率 30%或原容積率15%,於109年5月9日以前申請危險老舊建築物重 建,還可額外獲得法定容積率10%之時程獎勵。唯危老重建之容 積獎勵,不可以再堆疊其他法源的容積獎勵,例如海砂屋的容積獎 勵。都市更新的容積獎勵為法定容積的50%或法定容積率30%再 加原容積率(可額外疊加海砂屋等其他非都市更新獎勵)。此時, 可分別就危老容積獎勵及都更容積獎勵、個案評估獎勵多寡,與其 申請時程,再予以選擇最有利的重建方式。
結語
無論選擇危險老舊建築物重建、都市更新重建或整建,一樣在整 合上都需要很多時間,耐心地跟居民溝通,讓其理解重建或既有建 築物整建的成本及效益。期許我們的住戶們越來越理性,擁有更多 的同理心,來成就嶄新的、安全的、無障礙的居住空間,提升城市 生活品質。
Related Posts
狂賀|111年度臺北市公辦整建維護試辦計畫競圖|第一名|王瑞婷建築師事務所
111年度臺北市公辦整建維護試辦計畫競圖 王瑞婷建築師 榮獲計畫競圖賽 第一名...